英国影片进口配额每年增加14部与狼共舞利大于弊
随着英国影片进口配额的增加,中国电影市场将迎来新的变革。据报道,协议自即日生效,将对国产电影产生何种影响?随着外国电影的不断涌入,国产影片是否能抵御来自全球的竞争压力?
美国媒体披露了协议细节:首先,中国将在原有每年20部左右的美国电影引进数量基础上,再增加14部3D或IMAX影片;其次,从此刻起,美方票房分账比例将从原来的13%提升至25%;再者,为打破过去国企垄断局面,将扩大民营企业发布进口片的机会。
以《变形金刚3》为例,该片在中国取得10亿元人民币票房,如果按照新分账比例计算,则美方收益将增至2.5亿元。这一举措预计会促使好莱坞公司加强在华宣传力度,从而获得更多国内票房收入。
“增加进口配额体现了一种自信和开放的心态,对产业发展来说是利大于弊。”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表示。回顾1994年首次引进《亡命天涯》,当时担忧“狼来了”的情况,如今却推动了电影市场繁荣。
经过近两十年的商业化实践,我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其中外资影片的贡献不可忽视。在2011年,我国总票房达到了131.15亿元,其中美国分账49.1亿元,即占比37%。同时,也有一批国产低成本作品获得不错成绩。
实践证明,外资影片对我国电影长远发展有益处。高军指出:“我们曾用‘狼与羊’比喻中美关系,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实力,加大配额进一步刺激市场,是水到渠成。”
包括星美传媒集团负责人覃宏、国内制片人关雅荻认为,一时间内,这些调整可能会挤压国产作品票房,使得国产制作受冲击。本次调整意味着平均每个月将有两三部海外佳作进入国内院线展示。此举缩小了国产空间,加剧了竞争,一些质量较弱的小众作品或面临淘汰之路。
对于这些挑战,一些行业专家持积极态度。“虽然暂时给中国电影带来疼痛,但长远看这是好事。”导演高群书表明,“这场风浪清除了那些靠侥幸、靠明星名气、吃老本或者只依赖营销手段取得成功的创作者,对提高整体制作水平,有益无害。”
观点代表张小北也表示:“不破不立”,扩大的引进量能够成为中国创作一个好的刺激。他提醒说,“粗制滥造”不能存活,只有注重技术和故事质量才能留存市场。而且,在IMAX和3D技术方面进行投资,可以促进行业技术层面的提升。此外,还可能出现中美联合制作项目,这对于双方都是一份巨大的机遇。
市场上因为这些新增入的大型、高品质作品消费者最终受益最大。尹鸿教授认为目前我国映画业仍然规模较小,无序竞争严重,“急功近利”。引入新参与者能消除泡沫,加快行业整合,他心怀感慨地说:“最终受益的是观众。”
万达国际影城总经理邢燕解释道,由于提高好莱坞分账比例到25%,未来观众可以通过正规渠道欣赏更多类型多样的优秀作品。但是是否会直接影响票价呢?高军认为这一变化意味着利润被稀释,但这并不一定导致价格上涨,因为实际放映次数才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如果放映数量减少则可能导致价格下降,而如果继续保持原来数量,那么就不会太多改变。在这个过程中,不排除有一定幅度下降的情况发生。不过具体还需时间观察验证。
邢燕补充说明,现在观众选择观看喜爱的是内容本身以及它所带来的口碑,而非单纯地关注其是否为imported film。她提醒说,以后尽管这种变化很难预测,但是重要的是要关注如何提升产品质量而不是简单依赖某些策略去吸引人们观看她的产品。此外,她还指出现在由于很多人选择基于自己喜好的目的去看不同的film,所以并没有感觉到过多差异。一句话她的话语让大家意识到,即便存在这样的变化,但还是需要我们的努力去改善我们的工作方式以适应这样一种更复杂和更加精细化的问题解决方法。